全站公用弹出提示
“发红包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,长辈给晚辈过年发“压岁红包”,结婚发“新婚红包”,上班发“开工红包”,图的就是喜庆,讨个吉利。钱的多少并不重要,重要是传递一份良好的祝福,传播一种中华文化,为亲朋好友送上祝福。可是你知道吗?发红包的习俗并不是中国独有,很多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都有春节或者新年发钱包的习俗。红包流入之后,与当地文化融合,带着每个国家不同的风格和特征。知道红包在海外还被叫做“青包”、“紫包”吗?不知道的话,赶紧来看看,涨涨姿势吧。
中国红包
送红包和收红包,是华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。派“红包”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,华人喜爱红色,因为红色象征活力、愉快与好运。红包文化原先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,体现和谐相处的友好情结。过去几百年以迄于今,红包往来从本质上来说,还是以这个意义居多。
不过送红包更为普遍的意义,一是给晚辈一种关爱,压岁钱、生日祝愿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;二是婚嫁喜庆有喜当贺的礼仪,以及亲友初会、相聚互馈祝愿的表示;再一种则是完全出自内心感戴之情的酬谢。
日本红包
曾受中国文化广泛影响的日本也有着新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。因为不过春节,元旦就成了给压岁钱的日子。在中国装压岁钱的红包,到了日本这,却不是红的了。隋朝时候,日本遣隋使在完成使命回国时,我国朝廷官员设宴送别并赠送礼物,在包装上用红白染色的细蔴绳捆扎在一起象征友好平安。此后,这一礼仪文化流入日本,当时用细蔗绳打的结就慢慢地演变成今天日本著名的“水引”结绳文化。
千百年来,水引装点着日本人的生活,在日本已形成一种独特的礼仪文化,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祝贺礼仪场合,比如迎春贺正祝寿祭祀等传统场合。
“青包”和“紫包”
19世纪初,很多中国人移居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谋生,称为“跑南洋”。中国的红包文化也随之传到了东南亚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,他们过新年也发"红包"了。
马来人钟情于青色、兰色和黄色;印度人则对紫色、兰色和棕色情有独钟。由于马来人的红包以青色为主,印度人的红包以紫色为主,因此马来西亚的华人称马来人的红包"为"青包";印度人的红包为"紫包"。
马来人的青包图案主要有清真寺、可兰经文、民族风情及图案,但大部分少不了一种叫"KETUPAT"的方型糥米棕(用嫩的椰树叶把米包扎成方型)。青包上的祝福词是多为:“恭贺新禧,新年快乐”。
马来青包
印度族的新年叫"屠妖节",又称为灯节,所以紫包的图案大多为神佛、孔雀、神灯及舞蹈。
印度紫包
台湾红包
在台湾,红包还有政治含义。台湾政治人物,特别是重要的政治人物,过年“与民同乐”已成为习俗。选什么“见面礼”也很讲究,这个礼物既要显得“礼轻情意重”,也要能让民众牢牢记住自己。相比而言,春联、小额红包比较受欢迎。像马英九当政的时候,每年都会推出设计精美的红包,印刷量高达几十万份。
马英九发红包